「當經典教科書 坐在前面 是什麼感覺?」
你有聽過:
車諾比事件(Chernobyl disaster)嗎?
那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廠事故之一,發生於 1986年4月26日,地點在 蘇聯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(今為烏克蘭境內)。
若在1986年後出生、特別是在車諾比事故影響區域(如烏克蘭、白俄羅斯、俄羅斯西部)的孩子,確實面臨了較高的健康風險。
昨天有1988年出生的俄羅斯籍工程師就診,要來評估最近健檢發現的甲狀腺結節;主動提到曾經在小時候吃過碘片:碘化鉀錠(Potassium Iodide, KI)。
他聊著小時候的經歷,因為當時大人們的擔憂 糊裡糊塗吃了好多藥物,也提到一直很擔心甲狀腺的健康,近40年的核災,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。
看著他眼中的憂愁,原來是這麼無盡的擔心,即使已經在另一個國家,仍,如影隨行。
碘化鉀錠是什麼?
碘化鉀是一種非放射性碘,在核災發生時,用來保護甲狀腺不受放射性碘(尤其是Iodine-131)的傷害。
作用原理:
- 人體的甲狀腺會吸收碘來製造甲狀腺素。
- 當吸入或攝入放射性碘-131時,甲狀腺也會把它當正常碘吸收,導致細胞受損甚至癌變。
- 如果事先服用碘化鉀,就能讓甲狀腺「飽和」,不再吸收任何形式的碘,包含放射性的。
服用時機與方式:
- 最佳時機是在暴露前或剛暴露時的幾小時內服用。
- 一般只需服用一劑或最多連續幾天,過量反而會傷害甲狀腺。
車諾比事件中的實際情況:
- 部分地區像波蘭,有立即發放碘化鉀錠,因此甲狀腺癌病例明顯較低。
- 但蘇聯境內很多地區,包括俄羅斯與烏克蘭,並沒有及時發放或通報民眾服用,導致許多孩童暴露在高風險之中。
事件簡介:
- 時間: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
- 地點: 車諾比核電廠第4號反應爐
- 性質: 爆炸與核輻射外洩事故
- 直接原因: 在一次錯誤的安全測試中,操控人員關閉了多項安全系統,反應爐進入不穩定狀態後發生爆炸。
事故過程重點:
- 進行測試時的錯誤操作:
操作人員為測試電源中斷時的緊急冷卻系統,關閉多項安全裝置,導致反應爐失控。 - 反應爐爆炸:
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釋出,連建築物頂部都被炸飛。 - 輻射外洩:
相當於數百顆廣島原子彈的輻射量飄散至歐洲多國。
後果與影響:
- 直接死亡: 初期造成兩人當場死亡,後續數十人死於急性輻射症候群。
- 長期影響: 數十萬人受到輻射影響,罹患甲狀腺癌等疾病的比例明顯升高。
- 疏散: 普里皮亞季市近5萬人被永久撤離,成為鬼城。
- 環境汙染: 周邊30公里區域成為「禁區」,至今仍不能居住。
歷史意義:
- 暴露出蘇聯體制的資訊封鎖與核能安全管理的漏洞。
- 促使全球重新檢討核能安全政策。
- 激發世界各地對核能發電的質疑與反思。
那時候(1986年前後)出生、特別是在車諾比事故影響區域(如烏克蘭、白俄羅斯、俄羅斯西部)的孩子,確實面臨了較高的健康風險。以下是他們可能需要特別注意的幾項健康與醫療重點:
1. 甲狀腺問題(最重要)
- 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癌,特別是童年時期暴露於放射性碘(Iodine-131)後。
- 症狀可能包括:脖子腫大、聲音沙啞、吞嚥困難等。
- 建議:定期做甲狀腺超音波與功能檢查,尤其若出生時住在汙染區域。
2. 白血病與其他癌症
- 幼年暴露於高劑量輻射的個體,其白血病與某些實體癌發生率較高。
- 雖然多數個案仍屬少數,但需要高度注意癌症家族史與不明症狀。
3. 生育與遺傳問題
- 有些研究指出,部分暴露者在生育下一代時,其後代出現某些遺傳異常或免疫功能異常的風險略升高,但證據仍有限。
- 建議:孕前可諮詢遺傳諮詢或做染色體檢查。
4. 心理健康問題
- 許多在災區成長的孩子(即使未直接受輻射)也承受創傷後壓力(PTSD)、焦慮、抑鬱等心理影響。
- 災後移民與社會汙名,也造成不少家庭分離與身份認同危機。
5. 長期健康監測
如果是當時出生、且曾居住或飲用當地食物與水源的孩子,建議定期健康檢查包括:
- 血液常規與免疫功能
- 甲狀腺功能(TSH, FT4)與超音波
- 消化道、泌尿道等癌症症狀監測
補充說明:其他國家出生的就不用擔心嗎?
- 若在1986年時並不在受污染地區(如東歐、西歐以外),或所受輻射劑量極低,則風險接近正常人口,無需過度擔心
歷史級的教科書案例,就在眼前的感覺,很特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