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t’s make a wish
我們一直都握有能造就或毀滅自己的武器,我們得到的是歡樂還是痛苦,也完全取決於自己如何運用這些工具,而其中最強效的工具之一,正是「話語」。靜下來,聽聽看,你心裡的小聲音大部分時間在說些什麼?是正面、積極、樂觀的,還是負面、消極、悲觀的話語?
想像力就是創造力!因此,選擇那些能現出願望實現場景的話語,是很重要的。心念很重要,每個人都喜歡心想事成, 但是若沒有正向思考的習慣以及足夠的覺察力,往往壞事容易成真,好事幾乎很少降臨. 所以要養成正向思考與隨時觀照自己每個細微心念的習慣,也就是『心想事就會成 』。
教學門診中,會讓醫學生嘗試病情解釋(經病患同意),糖尿病的衛教與檢驗結果說明,是最常安排的個案類型,除了比較容易掌控、考試易考外,也十分容易在幾分鐘就看出學生醫病溝通、病情解釋技巧.多年下來,觀察發現,醫學生習慣上衛教還是以“調整用藥” “指出問題”為主.當病患訴說血糖突發控制不良的沮喪,或體重用盡辦法仍無法控制的困擾,就有點無法招架…確切的說,鼓勵與協助病患,建立『復原力』能力比較不足.
每個人都會遇上困境,有走出困境、重新振作(bounce back)的能力,稱之為復原力(resilience)。
研究證實,遭遇創傷或巨大壓力時,維持緊密、可傾訴的家人或朋友關係,是最有助於增加復原力的方式。小明醫師臨床也發現,減重的成效與血糖的控制,與社交人際關係,密不可分!支持度好的,都控制比較好.
隨著大腦影像醫療科技的進步,心理學家們對於復原力有更多的了解。最新研究顯示,我們的大腦可經由後天訓練,建立不再強化恐懼迴路的新連結。換句話說,不論任何人,都可以經由後天的訓練,鍛鍊我們的「復原力」。精神科名醫,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院長查尼(Dennis Charney)與精神醫學教授Steven Southwick在他們的研究與著作《Resilience: The science of mastering life’s greatest challenges》中整理出十種有效鍛鍊復原力的方式,對於代謝疾病的患者(糖尿病、體重過重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),也可以應用:
1.保持正向:試著以多元彈性的角度看待事物,如:只有這一次檢查,糖化血色素高了些,以前都很好!應該有原因的,我們一起想一下可能甚麼原因,下次調整後,一定可以進步。
2.重建對壓力的想法:重新詮釋你對壓力事件的看法,接受失敗與挫折,並視之為成長必經之路,為負向事件賦予新的意義,如:慢性病控制是一輩子的事,這次換了個新藥,有這個副作用,也是用了才知道的呀,還好沒有很嚴重就好.
3.發展信仰或個人信念:不論是信仰、宗教、心靈的信念都和復原力有緊密的關聯。如詢問是否有宗教信仰,請上帝神祉等,一起保護與支持,突破困難。
4.尋找復原力榜樣:找一位典範,不論他是媒體名人或者周遭的親朋好友,試著理解他的價值觀、學習他如何面對壓力挑戰。如:名人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等,也是糖友,他就控制很好,為民眾做很多事,每天很忙的抗疫英雄,完全沒有讓人覺得有生病的感覺。
5.面對恐懼:恐懼是正常的,不要因恐懼而感到羞愧。事實上,恐懼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必要的技巧來克服壓力,提高自尊。如:怕運動會有傷害,會擔心腳痛,可以詢問醫師適當從事的運動種類與頻率強度,遵循運動處方。
6.發展積極的因應方式:儘管感到痛苦,仍試著打起精神,以積極、不退縮的方式應付壓力源。如:減重遇到停滯期,不妨想這一路過程,總是會遇到的!不要因為停滯就沮喪,要把問題跟醫師與衛教師討論,一起看看是哪裡可以調整。
7.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網絡:擁有緊密、安全的人際關係,可讓你在遭逢壓力時,有良好的情緒支持與力量。如:就診時可請生活最緊密的家人朋友一起參與診療,明確理解生活中要一起支持配合的地方,飲食調整生活協助,共享決策。
8.運動:規律的運動是釋放壓力的良方,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我們的情緒、認知、增強免疫、甚至提高自尊。
9.訓練你的大腦:培養我們的情緒智商、道德價值觀以及身體的忍耐力,都將有助於我們面對壓力。此外,良好的睡眠讓頭腦充分休息是非常重要的。如:閱讀正確的醫療知識,訂定可以逐步達成的目標,階段性完成給子己獎勵與肯定。
10.善用你的優勢:辨識、利用並培養你個人獨特的強項,準備因應未來的困難挑戰。做你最拿手或最享受的事,別忘了給自己一些肯定,因為你值得。如當病友願意在住家旁桌球館重新開始打球,運動量有達目標,都會請她們向自己說:「妳好棒!」
遭逢人生重大考驗,很少有人可以靠自己克服一切挑戰,當我們或者親友身處逆境低谷時,也許一句安慰、一個擁抱、一段談話都將成為谷底反彈的契機。小明醫師看診結束前也愛拉著病友一起許願,許願減重幾公斤,承諾糖化血色素要降到多少~~許願的神秘力量真的很大喔~ Let’s make a wish!
資料來源:衛福部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