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白粉+脫水+啤酒=尿酸飆升、痛風上身

分享文章:

「只是想變健康,怎麼跑完馬拉松卻痛風發作?」──這位跑者忽略了3件事

豌豆蛋白粉狂喝、水喝太少、慶功狂灌啤酒:一場跑步賽事背後的代謝危機


【跑完馬拉松隔天,腳踝腫得像球、麵龜】

這是一位40多歲的科技業工程師,工作忙歸忙,還是對健康很有想法,這幾年熱衷跑步,還報名了人生第一場馬拉松。

為了比賽表現更好,他從賽前10天開始調整飲食,每天喝豌豆乳清蛋白,搭配高強度訓練課表,希望能增肌減脂、突破PB。平常就喝水不多的他,因為大量流汗,身體處於輕微脫水狀態,但他沒特別注意。

比賽當天順利完賽,成績漂亮,晚上跟朋友聚餐慶功,啤酒一杯接一杯喝到深夜,跑完也沒感到受傷或扭到的感覺,結果隔天早上醒來──右腳大拇指、腳踝都腫痛難耐,腫得像顆『麵龜』,一走路就痛到想罵髒話。

痛到受不了衝到醫院,抽血一驗,尿酸9.2 mg/dL(正常應低於7),確診「痛風急性發作」。


【運動不是越多越好!你忽略了「尿酸代謝」這件事】

很多人以為痛風是「老人病」、「吃太多海鮮才會痛風」,但其實現在很多30、40歲的上班族也開始出現「高尿酸+不定時痛風發作」的情形。原因就是:飲食結構改變,加上高壓生活+不良代謝體質

劇烈運動+水分不足+高蛋白攝取+酒精攝取,是導致尿酸升高、痛風發作的「黃金組合」,而這位工程師,正好全都中了。


【這三件事,是跑者與健身族常踩的雷】

1. 蛋白粉喝太多,雖是植物性的也不能無限量

豌豆蛋白雖然屬植物性,普林含量比動物性蛋白低,但如果攝取過量,還是會造成肝腎代謝負擔,間接影響尿酸排除。而且高蛋白會促進尿酸生成,對本來尿酸代謝較差的人,風險更高。

2. 運動流汗+水喝不夠,尿酸濃縮、結晶沉積關節

訓練時大量流汗,沒即時補水,就會讓尿酸在體內濃縮難排,更容易在關節處形成結晶,尤其是腳趾、腳踝、膝蓋這些離心臟遠、溫度低的地方,最容易出事。

3. 比賽後慶功喝酒,是壓垮尿酸的最後一根稻草

啤酒含有大量普林,加上酒精本身也會抑制腎臟排出尿酸,所以比賽後大喝一波,等於是把尿酸推向高峰,加上脫水與身體疲勞的背景,痛風就此發作。


【不是只有海鮮才會痛風,現代人還有「代謝型痛風」】

現代人的痛風,已經不是單純「吃太好」造成的,而是來自慢性壓力、代謝異常與生活型態不平衡的綜合表現。

尤其是上班族,久坐、壓力、晚睡、外食、手搖飲、蛋白粉、健身補給品、加班喝酒,這些都可能讓尿酸指數節節上升,卻常常被忽略。


【身為內分泌科醫師,我給科技上班族的3個建議】

  1. 運動很好,但要記得補水,每天至少2500~3000c.c.,運動日更多
  2. 補充蛋白要看量與時機,不宜一次喝太多,也不建議賽前猛灌
  3. 賽後慶功可以,但酒精要有節制,千萬別「一口氣把腎臟逼爆」

這篇故事不是要你害怕運動、害怕喝蛋白粉,而是提醒大家:健康不是只靠「做一件事做得很極端」,而是靠整體平衡。

如果你也正在練馬拉松、做重訓、吃高蛋白,請幫自己的身體想一步,留一點餘地給「代謝系統」。

尿酸高,不一定要等到痛風發作才處理。早點發現、早點調整,就是避免「健康變成負擔」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