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別的『運動處方』

分享文章:

「為什麼不去運動?」「為什麼都在家?」

你家旁邊不是就有公園操場?怎麼不去走一走?」

「只有走路,不夠啦!蛤?半小時而已,幫助消化而已啦,不行不行!」

我很不好意思地說,其實這些天天都曾是在診間,我對病友們說出的話語.

我不知道這樣“指導式、批判式”的衛教,會讓部分特殊族群,如肥胖、長者、退化性關節疾病等,或有代謝問題的年輕朋友們,更加受傷,尤其門診時間很趕時,更是無意識甚至有點責備.這些缺乏運動的朋友,若總是被碎念,他們或許避免再被叨念,做出或說出不是真實的生活習慣,又或是改變就醫方式甚至不做追蹤檢查,以免被….發現?

為什麼之前很難鼓勵運動?

那是因為當時我不了解該怎麼引導與鼓勵支持他們,方法原來,有好多.

疫情下奧運後,國內吹起一股運動風,運動指導者/教練、醫師和運動者三者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密切.身為醫療人員,如何做出運動處方的專業性跟區隔性?如何跟病友家屬們成為團隊,以運動習慣改變慢性病的預後?

延伸閱讀一

林嘉志/探究「運動處方」一詞使用的現代觀

不妨從了解運動指導專業資格開始,有著充實證據支持的新知,跨領域的學習.比較許多目前琳瑯滿目的課程,林嘉志老師的課程都超棒,都轉型成符合自我學習的網路課程,包括模擬試題解題,太佛心了!小明醫師也已經報名過了,年底前要再入手國際證照!開課所剩名額不多!手刀快搶~!

延伸閱讀二

NSCA-CPT 模擬試題系列 課程

美國專業運動專家證照精研班

最後大放送!你想知道如何取得長者(或兒少)運動指導員專業資格嗎?以下免費影片,就可以了解如何入門,開啟第一步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