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師,一直很想把血糖控制好,但不是過高就是過低,跟她討論了幾次飲食,也調整了藥物,忽上忽下不穩定還是困擾著她,她一直說自己吃很少,都吃到不知道挑什麼了,血糖還是不穩定,左思右想都不知道原因,與她討論過後決定裝設連續血糖監測機(CGM).一週後,非常成功地幫助了她!
幾張經典的圖,如下
放大摘錄部分內容:哇,我也嚇一跳,怎麼只吃一個饅頭,血糖一直飆這麼高?真的是我太沒知識了.昨天早餐因為多喝一杯牛奶,少吃一點,血糖最高到237。今天就想只吃一個饅頭,不喝牛奶,少吃一些,血糖就不會太高,又是觀念錯了!三個月前就是因為我的糖化血色素從6.6上升到7.7,所以早餐本來常有喝一杯無糖拿鐵,也不喝了,就常常吃一個饅頭,想這樣少吃一點血糖就會下降,沒想到適得其反,要不是這次裝這台測血糖及您們的詳細解說(個管師及營養師),我真的不懂!而且還會繼續錯下去,真是太感謝您了!
補充後記:
疫情下,糖尿病與慢性病的控制,越來越讓人重視,而糖尿病的治療上除飲食運動外,包括新藥的上市,例如近來的非胰島素針劑,選擇也愈來愈多,更有同時減重的效果。
不管使用何種方法,所有的治療都要基於血糖監測數字,醫師在每次回診時,都會請病患檢查,許多檢驗數據,除飯前血糖之外,主要就是糖化血色素了,它反映過去3個月的平均血糖數值.有不少病人非常認真,每天都量血糖,甚至一天量四次,也會把血糖紀錄拿給醫生看,但再怎麼努力,門診看診時間還是只有短短時間,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了解病人的生活、飲食習慣?有著血糖紀錄本,要如何推測一天中的飲食血糖變化?這是一直以來糖尿病照護上仍需努力之處。現在,可以透過科技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,那就是「連續血糖監測」。
連續血糖監測機(CGM)
是一種超迷你的血糖監測機。以極細針頭前端加上一個葡萄糖感應器,植入皮下組織,每隔幾秒就測量皮下組織液氧的消耗或氫氧離子的產生,然後轉換成血糖值,每5分鐘記錄一次平均值,可以24小時連續監測血糖指數,每天能取得288筆資料,經過幾天到幾週的時間,就能獲得個人健康的「大數據」,也可以傳輸到手機平板,連線醫療團隊與家人,清楚的APP智能化管理。
為什麼要連續監測?雖然檢驗報告上「糖化血色素7」,有達標,也可以推算平均血糖值是150mg/dL左右,代表了3個月血糖平均控制狀況,但若病人反應有低血糖,卻沒辦法知道什麼時候發生低血糖、血糖的變異程度、以及一天當中血糖有在理想範圍的時間佔比,更或許波動大,平均卻是好的。
病患最大的困擾就是:當血糖出現異常或是需要有人告訴他如何計畫適當營養等飲食時,卻苦無人可即時諮詢,目前我們都有個管師與營養師可以提供適時協助,雖然目前只能只有短短一週的裝機,且第二型糖尿病人仍須自費數千元,但發揮的價值與效益遠遠已經超過。
事實上,「血糖的安全範圍Time in range」並不是很新的血糖控制概念。將連續血糖監測機(CGM)測量出的血糖值做成一連續性的血糖曲線圖,當血糖目標設定為70~180 mg/dL,一天當中血糖波動,最好有70%的比例落在目標值內,低於70 mg/dL的比例小於4%,高於180mg/dL的時間則愈少愈好。美國糖尿病學會(ADA)早在2019年就已將連續血糖監測機(CGM)中的Time in range指標納入糖尿病照護指引中,不過可惜台灣只有第一型糖尿病有健保給付,因此在國內仍不普及。
您願意花多少投資自己的健康?最貴的其實最便宜,最便宜的…到最後是最貴!
多的是,妳不知道的事!就~請相信專業!